第一百四十一节 计将安出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对他们来讲,最好的方案当然是希望多尔衮被仇恨蒙蔽,恼羞成怒之下不管不顾攻打赵县矢志报仇。 如此则可凭借前段日子布置的坚固城防,跟他死磕到底。 为此,他们放弃了在城外结寨、与城池互为犄角的阵势,而将赵县所有兵马,连同城外各种守城器械和百姓一并撤回到城内,城外房屋付之一炬。 临时修建的赵县城墙四角各有一个方形敌台,三面伸出城外,一面和城池马面相连。 加上杨国柱从宣府抽调过来的五门弗兰基火炮,火炮角度可调转,火力足以覆盖城墙外两百七十度的范围。 城墙马面之间的大炮还可射击城下的敌军,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过去建奴动手凿城的火炮死角。 坚壁清野! 一切,只为了消灭鞑虏有生力量。 建奴虽然勇猛,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人口薄弱。 整个女真部落在经过几十年兼并整合以后也不过大几十万的人口,这其中还包含了不少蒙古人和辽东汉人。 无需太多,只要他们再损失万余人,估计多尔衮就应该惶惶不可终日,到时,他们便要考虑能否全身而退的问题。 不过考虑到多尔衮也算是建奴内少有聪慧之人,秦浩明对此并没有报多大的信心。 “攻城,此乃不得已而为之! 制造大盾、云梯、冲车等攻城器具,起码得半个月左右。堆筑攻城土山,也需二十日方可。 如果多尔衮难以抑制焦躁情绪,命令士兵蚁附攻城,不管士兵死伤多少,而城池却依然没有攻下,对他来讲都是难以承受之痛。 现在鞑虏损失甚大,所以基本可以排除此点。 那么,个人觉得他还有三条路可以选择,一,立即撤退。二,围点打援。三,四处劫掠调动大明各路大军,进而寻机各个击破。 唯一可虑者,第三条是我们最难以掌控。” 秦浩明一口气把自己的见解说完,目露忧色,手指无意识的敲击着太师椅的扶柄,细细思索防范方案。 其实他心里还有一个最大的担忧不方便当着卢象升讲出来,那就是崇祯的态度和朝堂大佬的干预。 这绝不是杞人忧天,纵观崇祯年间,三大肱骨将领,卢象升、洪承涛、孙传庭,都是在他的干预下被逼而战。 也就是说,在明朝,前线一线将领很少有自己独立指挥权。 最终,卢象升、孙传庭身死报国,洪承涛兵败投降建奴,令人唏嘘不已。 所以,就像孙子所言,国君对军队的危害有三种:不知道军队能否前进而下令前进,不知道军队能否后退而下令后退,这叫做束缚军队。 不知道军队的战守之事、内部事务而同理三军之政,将士们会无所适从。 不知道军队战略战术的权宜变化,却干预军队的指挥,将士就会疑虑。军队既无所适从,又疑虑重重,这就是自乱其军,坐失胜机。 秦浩明慨然而叹,崇祯帝的性格,一方面或许是天性。 另一方面却是由大明制度造成。 少年天子,骤登高位,欲有所为,却处处掣肘。虽居人君之位,实如笼中鸟雀无异,其内心愤慨可想而知。 久而久之,自然变得多忌猜疑。 若是换成相对太平的时代,即使有性格和能力上的缺陷,他或许还可籍祖荫当个太平皇帝。 可偏偏大明到了他手里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彻底的烂摊子,于是他不得不努力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