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节 崇祯有点变坏了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殿下一片死寂,几个朝臣垂首跪地,脸上悲愤屏息不再言语。 唯有雕花窗棂外那密密的雨点不停地敲打着滴水檐,一声声,一缕缕,绵绵不绝。听在人耳里,只是添了一种莫名的烦乱。 崇祯高座銮椅,面上隐晦不明,心里却是暗自爽快。 无它,通过秦浩明一系列的实践证明,崇祯皇帝终于知道他治下的大明是如何富有,而这些钱财又都是流向何方。 过去的事情就不提了,八大晋商、高起潜、陈演之流已成昨日黄花,让自己内帑充满的同时,也让他的心态发生变化。 尤其是在几个月前,他接受秦爱卿的建议,在内帑充裕国库困顿的情况下,以一国之尊厚着脸皮尝试向群臣借钱。 结果出乎自己意料,却在秦爱卿的算计中,满朝文武个个呼天抢地,表现的意思就是一个字,穷。意见出奇一致,仿佛串通好一样。 这让一向好面子的他感到非常失望,但同时也有些庆幸,诚如秦爱卿所言,事情还是早些看穿为好,那还有改变的机会。 朝臣已经跟他离心离德,不需要再拿国士对他们。 是大明对不起他们吗?还是真如他们所讲,俸禄太低,以至于都不能养家糊口? 答案自然是否定,这都是借口。 正如秦爱卿所言,大明已经把能给都给他们了,作为天子,自己已经没有什么赏赐可以打动他们了。 这就好像仆人比主人有钱,哪里还会为主人服务,想想就知道不可能嘛,又不是天生的贱种。 他们享受荣华富贵这还不算,朝臣还要把他当抹布,哪里屁股不干净了就擦拭一番,转眼就对百姓正气秉然廉洁奉公。 其实他们现在已经不是为了大明,为了君王在做官,而是为了保住他们现有的利益和财富而做官。 这样的结果便造成,有利于他们的政策就推行,不利于他们的就抵制,再堂而皇之一句,不与民争利。 道理很浅显,只不过他原来没看懂。 经过秦爱卿寥寥点拨几句,再细细回味一一对照,发现实情果然如此。 便如眼前这跪着的一位尚书,两位郎中,便跟此次广州城士绅富户关系密切。 潮汕台风大灾,没见他们跑出来说要为父老乡亲们做些什么。因为他们知道,即使家里受到灾难,也少不了吃穿用度,生活不会受到丝毫影响。 可一旦涉及他们家财后,立马就火急火燎,再也坐不住,哪怕刮风下雨,依旧不辞劳苦。 “王爱卿!为何不拨银两赈灾?”崇祯的声音响彻寂静的殿宇,听不出喜悲。 “启禀皇上,户部银两短缺,入不敷出,臣等也是无计可施,如今只有启禀皇上,望皇上圣裁。” 王立言雪白眉下的眼极快地抬起,扫过崇祯皇帝和继续下跪的众人,复又安静地垂下。 他原本要致仕还乡,是崇祯因内阁无人,挽留他暂时留任。目的是配合,不,应该说是傀儡更合适,条件是他的长孙进翰林院。 这是他无法拒绝的诱惑,要知道翰林院或许品级不算太高,但是却有“天子私人”之称。 专门起草机密诏制,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这可不容少视,就跟后世的一样,大首长的机要秘书,不是高官,却比高官更让人敬畏一样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