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大战爆发
东北少帅张学良上台后,对外连做了两件事。 一件是与北伐军议和息兵,将关内所有军队全部撤回东北。 另一件是正式发布大元帅张作霖的死讯。 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东北易帜”,主意是南京的蒋介石先提出来的。 把奉军赶出关内容易,要跑到关外去解决东三省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事实上,在“皇姑屯事件”爆发,奉军逐步退回东北后,原先共同北伐的四兄弟蒋、冯、阎、李就已经不齐心了,这四位各有各的算盘。 “嘟……”地一声短促的火车汽迪鸣响,沈阳火车站远处的铁道尽头喷出一股翻滚的浓烟。 “呜、呜、呜”蒸汽机车产生的白色的气像雾,伴着微风向天空迷散,在汽笛的鸣叫声和随着一阵轰隆隆的蒸汽机车扎钢轨时的隆隆声中,一列火车驶进了沈阳火车站。这是一列以运货、拉煤为主的火车,只有少数的几节客车车厢。也只有少数的人才能做起这种客车车厢。 更多来的是闯关东的平民百姓,要么是自己扒火车、要么就是买张厢车票和百十号人挤在货车车厢。第一次乘座火车的兴奋,早已经被一路饥渴所替代。挤在这种货车车厢里,想指往像在客车里那样,有专人推着车送热水是想都不要去想。幸亏在上车时,官兵让人给车厢里送了两桶凉水。 否则这一路上这车厢里的百十号人,恐怕还没到口外就渴死在这闷车的车厢里头。虽说这火车开着会有风吹进车厢,可是这么丁点大的车厢里挤着一百多号人,如此的拥挤只会让车厢内更加的闷热。 上车前,官兵准备的两桶水,早在几个时辰前,就已经被人们在哄抢中给踢倒。靠在车厢边,陈星因为口渴而干裂的嘴唇。透过木制车厢木板之间的缝隙看着沿途风景,陈星已经快渴晕。 “嘟……。”火车的刹车声铁轨的摩擦声,人们挤成一团,人们纷纷嚷嚷骂骂咧咧,“咯吱”一直紧锁着的闷罐车的车门被从外面拉开,早已习惯车内昏暗人们,显然并不能适应眼光忽然出来的阳光,大都咪着眼,用手臂挡着眼看着车外。 “来!来!到地方了,下车,下车”穿着制服的火车站员,手里拿着木棍敲打着车厢,大声的喊着,看到车里的人,大都没有力气,只是在那里呆坐着,用手臂挡住刺目的阳光。 官兵见车门打开后,车厢里并没人走出来,心下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这大热的天,在这种闷罐车里头,熬那么长时间,虽说有两桶水,人也撑不住不是。于是纷纷表示不耐烦的样子,举着枪大声呵斥,人们小心翼翼,纷纷催促前面的人加快脚步,提着行李物品涌出车站。 8月20日下午三点,陈星看着沈阳东站,除了站前广场,根本没有什么高楼大厦,也完全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物业小区,站前全是棚户区的小矮扒房,就算有楼房也都超不过三层,而且是铁路的宿舍居多。 路边面汤着的场面到也壮观,噜噜的喝汤声盖过了其它的声音。虽说只是一海碗面汤,可在饿了一天的人嘴里,这种精面煮的、带点盐的面汤恐怕胜过任何美味。 二十世纪初期是中国最为混乱,最为黑暗的日子,外国瓜分豆剖中国的每一分利益,手里拿着枪的军阀大多横征暴敛,欺压百姓。军阀与军阀之间不断混战,中国的希望在那这是万千先进的中国人在探寻的。 1931年9月18日,最忙的是板垣,一方面担当着事变前线总指挥的角色,一方面还得接待快到沈阳的建川美次。 一大早,板垣去了本溪,把建川从本溪接到沈阳。这时已是傍晚。板垣作为关东军代表,在本溪见到建川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一切都没有问题! 这话很有学问,是满洲没问题,还是在满洲的行动没问题? 板垣让花谷把建川安排到日本人开的菊文酒馆,然后跑回特务机关。在那里,他开始以关东军司令部的名义下达作战任务。很快,花谷就回到特务机关,建川“喝多”了。此时,旅顺的石原,陷入人生中第一次巨大的忐忑。 沈阳那边,天黑后,川岛带着他的中队向柳条湖方向疾进。 他在距爆炸点3里处的文官屯设立指挥所,随后把河本末守派了出去,后者带领7名士兵摸向柳条湖南满铁路段。这次爆破跟炸张作霖比,有个技术要求,因为石原后来补充了一个命令:爆破后,必须保证这段铁路还能顺利通过火车。石原担心一线的士兵真的把那段铁路炸飞。他想:如果真那样了,又是何苦?本来炸铁路就是找个借口,意思意思就行了,炸完了再修,那不是傻子么? 石原的计划“完美”了,“河本二世”有难度了。 河本末守估算半天,最后决定使用40小包*。量不大。出发前,今田新太郎说,再加2包吧。 河本在铁轨边埋好*。他看表,指针指向1931年9月18日22点25分。后来,花谷正用“明月落入高粱地,疏星点点,长空欲坠”来形容此夜。 河本起爆了*。随后向文官屯的川岛中队、虎石台大队和沈阳特务机关同时发去电报,内容一样:“东北军炸毁柳条湖南满铁路,我中队为保路护侨,决定向敌人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