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突破口
“新人里有以前学过诗词文章的吗?”武教官问道:“学过一点点的都可以,举手示意我一下。” 一个、两个、三个…… 几乎是全部的新人都举起了手,不过凌云他们并没有举手,因为许延松在场,凌云不想让许延松知道自己太多的东西,所以干脆不举手,让别人认为他什么也没学过。 “那大家都学到什么程度了?”武教官问道。 武教官这一问,这一群新人就说什么的都有了。 “我学过《三字经》!” “我学过《百家姓》!” “我学过《千家诗》!” 等等等等,程度那是相当的参差不齐。 这样是没办法统一上课的,所以这节课,武教官打算统一教他们全新的东西。 “好,大家都停一下,我看刚刚还有一些新人没有举手的,那一会儿结束后回去要下功夫了,争取在短时间里追上来。”武教官说道:“那我们今天统一来讲一下最基础的,五言、七律、五古和七古的分别。” 于是这节课主要就是讲如何通过正确的判断,去知道一首诗是属于哪种类型的,从而方便自己对诗词的理解。 而这些东西,凌云他们早在好几年前就已经烂熟于胸了,但现在还是老老实实的听着,毕竟现在他们的处境,不适合突出自我。 就这样,武教官先是对以上四种古诗体裁进行简单的判别方式的讲解,随后又举例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小故事,并加以不同方式的阐述。 比如说,一个有关“熟能生巧”的寓言故事。大多数人的理解是:一件事情只要做的特别熟练了,就能给人一种特别灵巧的感觉。 但其实并不是,而是一件事情你一开始就用巧方法去做,熟练了以后,才会让人觉得灵巧,反之,如果你一开始就是用的笨办法,再熟练他还是个笨办法。 最典型的反面例子就是地主家的傻儿子给姓“万”的客人写请柬,写了一早上的“一”,写到中午才只写了五千个“一”。 对于写“一”,地主家的傻儿子很熟练,但终究是个笨办法,再熟也没有用。 但这节课并没有教有关谋略的东西。 随后就是文教官来教一些基本的拳理。 要习武首先就要开胯,压韧带,这些都是基本功。 对于帮里老人来说,这是每天的功课,已经习惯了。但新人这边可就不一样了,毕竟很少有人是从小习武的,这拉韧带简直是受刑罚一样,于是,教场里就响起了一声声“哦!”“啊!”的惨叫声。 凌云还好,毕竟从小有底子,但李虎和钱文显可没有,两人疼的龇牙咧嘴的。不过为了不让许延松对自己起防范之心,凌云也装作难以忍受的样子。 然后文教官又开始教大家,如何在平时对自己进行力量训练,尤其是腿部训练。 就比如说:两手插腰,或展开保持平衡,随后单腿站立,另一条腿绷紧脚尖并伸直,然后只依靠那条站着的腿进行下蹲和起立,而且要保持上身正直。 这个动作如能做的规范,是可以大幅度增加腿部力量的。 随后就是绕着教场进行足足六里地的长跑,拳法有云:力从地起。而一切的对抗也需要有体力去支持,同时也都离不开腿部灵活的进退,所以文教官对腿部力量和体力的训练更看重一些。 同样的,新人哪里能习惯这样强度的训练,一个个勉强跑完后呼哧带喘的,文教官就准许他们休息一下。 同样的,这对于凌云来说,那就是小菜一碟,他可是从小每天要爬将近半个时辰的山,这可比在平地上跑步要累的多了。 可让凌云感到崩溃的是,他就算不是很累,也要装作很累的样子,大口喘着粗气。 而做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许延松能不对自己这边太早下狠手,让自己有时间能摸清他到底在图什么。 这时,李虎和钱文显一边喘着气,一边过来了,两人冲凌云点了点头,凌云也点头表示收到。 原来刚刚趁跑步的时候,凌云让李虎和钱文显去打听一下穆老伯手指印的事情,毕竟大家一起跑长跑,完全是看个人体力的,帮会老人里也有差的,所以凌云负责引开许延松的注意力,李虎和钱文显就故意跑慢一些,并且从那些跑的慢的帮会老人嘴里打听出来了一些事情。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这个穆老伯在许延松都还没来之前,就已经连着好几年,以往脸上抹泥的方式来戏耍新人,起初大家以为是他老人家玩心大,不过他也确实是玩心大,要不然怎么能想出这种选传人的方式?但后来有一天,有人去领任务时,清楚的听到穆老伯说:“怎么一个也没有。” 这时大家才开始猜测,穆老伯可能是在找传人,而且以抹泥的独特方式进行着筛选。 后来,来试探着问穆老伯收不收徒弟的人越来越多,穆老伯虽然玩心大,有的时候却也喜欢一个人安静安静,但是来旁敲侧击,明示暗示的人太多,更有甚者还给穆老伯塞礼物,穆老伯被烦的够呛,就公开告诉众人,他自己其实每年都在找能继承自己衣钵的传人,但他对传人的要求很高,最重要的是人品,其次是天赋,再是智力,三项都要达到他的要求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