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哥哥面前一条弯弯的河
打跑了史可法,高峻山的根据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打跑了史可法,聚拢了人心,使得高峻山的很多政策能够顺利地在武昌得以贯彻。。。 进入九月,高峻山越来越忙碌,他很想回襄阳看看他的两个小宝宝,就是脱不开身。 占领了武昌,高峻山不但地盘扩大了,而且所占领的区域都是产粮区。“湖广熟天下足”那可不是吹出来的。 但是,高峻山不满足于此,他要把湖广打造成一个天下粮仓来,他做出了一项重大的决策,向乡村派驻工作组。这还是穿越以来,他第一次尝试向乡村派驻工作组,工作组的任务就是指导农民提高粮食产量。 他并没有全面铺开,而是选了三十个点进行试点。一个工作组有三人组成,清一‘色’崇文学院弟子,学的是农业栽培专业,之所以选定九月下去,是因为指导的重点是从选种开始,教导农民怎样选种优良品种,工作队还负责推广盐水选种的新方法,所谓盐水选种,是通过盐水的密度比清水密度大的特‘性’,将要筛选的种子放进盐水里,好种子饱满密度大,在盐水中就下沉,坏种子密度较小在盐水中会上浮。当然,掌握盐水的密度是关键,崇文弟子经过几年的试验已经‘摸’索出一套经验出来。 在‘春’耕前,工作组还要指导农民如何养地,进入秋冬季,农田就闲置下来了,是养‘肥’农田的好时机,农田养得好,来年就有好的收成,亩产可高达三四百斤,如果置之不理,亩产最高也就二百斤。 如何养地是个很深的学问,工作组的成员都是这方面的高手。 到了来年,工作组还要指导农民如何育秧,‘春’播的时候,还要指导农民‘插’秧的密度。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大面积水稻栽培,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差异很大,所以一般不强调固定的‘插’秧密度,水稻‘插’秧密度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在基本‘插’秧密度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崇文子弟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是,北部地区要适当增加‘插’秧密度,南部地区要适当减少‘插’秧密度。秧苗素质好,‘插’秧密度可适当小些;秧苗素质差,‘插’秧密度可适当大些。先‘插’秧可稀一些,后‘插’秧可密一些。土壤‘肥’力高,施‘肥’量足的地块,‘插’秧密度宜少些,反之宜大些。育大苗可少些,小苗则应大些。 紧接着就是‘插’秧后的施‘肥’技术,以及防害虫防飞鸟,以及耘禾。 水稻从栽种到收割一般要经历三次耘禾。第一次是固本,刚栽下的禾苗还没有完全生根,耘禾的目的便是把浮土固着到禾苗的根部,不再让其东倒西歪;第二遍的目的是除草,田里密密麻麻走满了野草,它们会夺走禾苗的养分,必须除恶务尽;第三遍是松土,水田到了一定时间就会板结,必须帮忙把土块踢松,方便禾苗吸收‘肥’料和水。 水源的管理也是重中之重,水稻在‘抽’穗后即扬‘花’受‘精’,开始灌浆充实,这时要防止脱水干旱,水源不好的要注意蓄水保水,适当蓄深水。准备作小‘春’干田的,以及浅脚田、沙田宜在收割前七天左右放水。深脚沟坝田可提早在腊熟期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