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未雨绸缪
第一次征讨南唐归来之后,参战的将领们都得到了应有的鉴赏:赵匡胤因其在南征过程中,作战勇猛,指挥有方,升领匡国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虽然后来不久柴荣又增设了更高级别的殿前都点检和副都点检,但这已经证明赵匡胤进入了后周中央军的核心领导层;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也由于率军参与攻占扬州,提升为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而先前一直春风得意,仕途坦荡的李继勋却因为在寿州战役中指挥不当,被免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和节度使官衔。从这里开始,赵匡胤的地位便赶超了“义社十兄弟”的老大哥李继勋,这样的信号代表暗示着赵匡胤开始一步步接近后周军队的核心部位。 周世宗柴荣回来之后开始总结南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他认为之所以这次南征遭遇道了不少的苦难,甚至差点陷入被围困的危境,除了少数将领作战不力以外,更大的原因是因为后周拥有庞大的水军,可以充分依靠江淮地区水网密布的有利地形,快速实现部队调动,而自己的部队完全不适应这种打法,进而无法准确掌握敌情,很容易陷入被动挨打的地位。 意识到了自己军队的不足之后,周世宗柴荣马上开始着手造船,训练水军。 而这时候老赵同志也没有闲着,他每天晚上闻听着汴河造船厂传来的声音,睡不着觉,他瘫坐在自家的院子里的椅子上,仰望星空,星星虽然闪闪发亮,在月光照耀下却显得惨淡无比。赵匡胤在心里默默的问自己,是选择老老实实做一颗贡献光芒的繁星,还是选择风风火火当一轮引人注意的明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 天亮之后,他有了主意,当然,主意并非是在一夜之间就冒出来的,其实赵匡胤骨子里就不是一个甘做人臣的主儿。 从他离家出走的那天起,心里就已经播下了“有所作为”的种子,跟人当了这么些年的学徒,赵匡胤也逐渐掌握了游戏规则。 他应该开始着手准备了。 其实这些年赵匡胤一直都没有闲着,他父亲多年积累下来的人脉关系,加上义社兄弟那般好哥们发展起来的势力,赵匡胤的枝叶开始不断的蔓延到后周军队各个角落。仅仅只有这些军队上影响还远远不够,赵匡胤还需要一帮能给自己出谋划策的文臣,这些文臣就相当于赵匡胤的智囊团,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候,帮助他做出最准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