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都市神鉴师在线阅读 - 第四十二集:被盗的青铜大鼎!

第四十二集:被盗的青铜大鼎!

    【各位大大,给点力啊,爆了前面那家伙的菊花!!!!!】

    “小跃,刚才收到你的短信了。怎么又给家里打钱,不是刚打过多久,而且还打了那么多,你哪来的那么多钱,别干了坏事?”电话里,母亲絮絮叨叨着。

    “不是和你说了吗,我现在年薪百万,这点钱是小意思啦。”反正母亲此刻也看不见,王跃扯开了嗓子,只管东拉西扯,母亲兰慧芳终究只是个乡下女人,给王跃一阵乱说,哪里还理的清头绪,只一味的点头应好。

    最后,王跃还说:等过些时日,自己这边房子什么的安排好了,就把他们接过来住,只把母亲乐的呵呵直笑。

    挂了电话,王跃靠在ATM机旁边,想着自己的家人,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弟弟meimei,自己身体的流着和他们一样的血液,这是一份永远也无法割舍的亲情!

    脑子里不由自主的回想起自己从小到大成长过程中的一幕幕,不知不觉中,王跃早已酣然泪下,这就是人间亲情!不管他最后是否能够飞升天界,成为仙神,他也永远割舍不下这些亲人。

    昨天晚上没有休息好,所以今天下午王跃到没有再去古玩街逛,一是因为那里自己已经逛了大半了,形形色色的物件也看了不少,但真货却没有几件,那些古玩店里倒是有一些,可惜都是明码标价的,这与王跃心中的捡漏差距实在是太大,所以,他也从来没有打过那些东西的注意。

    以前天天去,是希望捡漏发财,但昨天自己一下子进账了九千多万,一跃而成为亿万富翁之后,那些金钱压力瞬息之间消失无影踪,所以心里难免生出了几分懒惰的意思,说不去,便不去了。

    回到家里,午饭也没有做,直接叫了份外卖搞定,然后就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去了,晚上七点多钟,他才醒了过来,下楼外出吃了晚饭,回到家里之后,犹豫睡了一下午,精神特别好,便取过之前的专业书籍,细心翻看起来。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修行的缘故,王跃感觉自己的记忆力比以前好了很多,虽然还没有达到传说之中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程度,也能够一目七八行,看过的东西,倒也记了个七七八八。

    似乎被自己的惊人表现激励了,王跃再接再厉,一个晚上的时间,竟然给他将一本三四百页的专业书籍从头看到尾,全都看完了!看了看时间,已经是半夜12点多了,他想着再看一本,无奈脑子里已经是嗡嗡的一片,却是无论如何也看不进去了,但他此时小宇宙爆发,是无论如何也睡不着的,只好打开电视看了起来。

    现在的电视午夜十二点也有不少节目,但毕竟比不上白天,王跃一连换了好几个电视台,也没有找到什么好看的电视节目,最后给他翻到了中央电视台,现在正是午夜新闻的时间,吸引王跃的一条新闻是,陕西省某山区的一个大型古墓开发区发生了重大的文物盗窃案,丢失了十余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了一匹价值连城的青铜马,还有一方仅次于司母戊鼎的三足青铜大鼎!

    众所周知,大件的青铜器都是属于国有的特级珍宝,而大型的青铜鼎更被誉之为国之重器!青铜鼎是属于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鱼、rou用。形状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方的方鼎。铜鼎是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比如说那司母戊鼎,不但在中国,在世界考古史上也是最大的青铜器。鼎腹用以盛食物,耳用于用钩钩起或用棍棒抬起鼎体。商早、中期,鼎多为小直耳,深腹,短锥形足。其中耳与一足在一条直线上,一耳在另外两足之问。鼎体较薄,花纹简单。多为三足圆腹尖足,也有四足柱足方鼎和三足扁足鼎。商后期至西周早期鼎腹稍浅,两耳稍大,三足变为圆形,两耳位于三足之间。胎体厚重,花纹精美。商代后期三足尖足鼎逐渐消失,三足圆腹柱足鼎占多数,这一时期也有分档鼎、四足方鼎和扁足圆鼎。西周中后期,扁足鼎和四足方鼎基本消失,开始出现附耳、兽蹄形足。

    春秋时,鼎均变为附耳,蹄足,鼎身渐薄,出现鼎盖。战国后期,鼎胎更薄,盖上加环,可翻转过来用作盘。鼎身纹饰细碎。秦汉时,鼎为紊面,器形沿袭战国式样,有的鼎足做成熊足状。在商周社会里,鼎曾被作为标志统治极力和等级的一中嚣物.因此成为了礼器。根据古代文献记载,不同等级的人们使用的鼎的数目和大小是不同的。有一种成组的鼎,鼎制由大到小,成为一列,成为列鼎,列鼎的数目在周朝代表不同的身份等级。列鼎通常为单数。

    王跃虽然不知道那尊丢失的三足大鼎是属于什么时代的青铜器,但不管他是什么时代,仅仅凭借它不输于司母戊鼎的大小,便已经决定了它自身不可估量的价值,乃是属于无价的国宝!

    王跃从头到尾看完了这则新闻,心中忍不住感叹,果真如同那个谁说的来着: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这些盗墓贼来的不比资本家们胆小,盗取特级国宝,并私下贩卖,这种情节可以说的是极其恶劣,要是被逮到了,这可是铁定要吃枪子的!要是换做王跃,就算是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啊!

    第二天,王跃一大早便爬起来了,昨天晚上安安稳稳的睡了一个晚上,他感觉自己的精神好极了,吃过早饭,他随手拿起一本专业书籍就来看,因为昨天晚上的那条新闻,他故意找了本有关中国青铜器文化的书籍来看。

    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保守的估计,这一时期主要从夏商周直至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这也是青铜器从发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辉煌期。由于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而又深远,青铜器则是其缩影以及再现!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十分发达,并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奴隶主把青铜器作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青铜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它作为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青铜文化在世界各地区都有发展,这是因为青铜作为工具和器皿的原料有其优越性:

    首先,自然界存在着天然的纯铜块(即红铜),因此铜也是人类最早认识的金属之一。但红铜的硬度低,不适于制作生产工具,所以,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不大。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锡矿石,并学会了提炼锡,在此基础上人们认识到添加了锡的铜即青铜,比纯铜的硬度大。经过测定红铜的硬度为布林氏硬计的35度,加锡5%,其硬度就提高为68度;加锡10%,即提高为88度。而且经锤炼后,硬度可进一步提高。

    在中国古代人们已经能够准确的掌握青铜的含锡铅比例。可根据铸造期望的不同,按比例加锡、铅。《周礼__考工记》里明确记载了制作不同的不同合金比例:

    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齐(剂)。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齐(剂)。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齐(剂)。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齐(剂)。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箭头)之齐(剂)。金锡半,谓之鉴燧(铜镜)之齐(剂)。

    一般加锡越多,铸好的青铜器就越硬,但同时青铜也会变的更脆。其次,青铜溶液流动性好,凝固时收缩率很小,因此,能够铸造出一些细部十分精巧的器物。最后,青铜的化学性能稳定,耐腐蚀,可长期保存。此外,青铜的熔点较低,熔化时不需要很高的温度。所以青铜器用坏了以后,可以回炉重铸。考古证明中国青铜器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大约二千年以前,自奴隶社会的夏代开始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到春秋时代结束。经夏、商、西周、春秋到封建社会的战国、秦汉,每一时期都有着前后承袭的发展演变系统。我国古代青铜器种类繁多、形制多样,包括:礼器、生产工具、兵器、车马器和其他用具。其中礼器又包括了时期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

    青铜礼器十分发达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区别于其他国家古代青铜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之一,这也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本质特点。礼器的发达是由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异常强大的“宗法血缘”关系决定的。人们对祖先、对神灵的崇拜远远超越了对于自身的认同。夏代已出现了青铜礼器。到了商代,特别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已十分发展成熟,主要的器类都已具备,主要有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鼎是青铜礼器中的主要食器,在古代社会中,它被当作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利的标志。《史记--封禅书》记载:“(夏)禹收九牧之金(铜)铸九鼎”,从此九鼎成为王权的象征、传国的宝器。后来,“桀有乱德,鼎迁于商。”周灭商,成王又迁九鼎于洛邑(今洛阳)。春秋时期周定王元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陈兵于洛邑附近,定王派王孙满前去慰劳,楚庄王乘机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遭到了王孙满的有力驳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左传·宣公元三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问鼎”故事。目前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铜鼎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商代早期的青铜鼎。1939年安阳殷墟武官村出土的商代晚期后母戊(司母戊)鼎长方斗形腹,口沿上有两个直耳,腹下有四个圆柱足。腹部四周饰以兽面纹和夔[kui葵]纹,耳外侧饰以双虎食人头纹,足上部亦饰以兽面纹,并皆以云雷纹为地纹,神秘而繁缛。腹内壁铸有铭文“后母戊”三字,据此可知为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而作。形体巨大,高达1.33米,大长1.10米,宽0.79米,1994年经中国历史博物馆科技部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进行标准计量,实测重量为832.84公斤,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制作精美,系用多块陶内范和外范拼合浇铸而成,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冶铸业的高水平和中国古代人民无以伦比的智慧与创造力。青铜鼎是在新石器时代广泛使用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鼎出现于商代早期,即商二里冈文化期,历经各个朝代,一直沿用到两汉,乃至魏晋,是青铜器中行用时间最长的,因而变化也很大。属于商代的有圆鼎、鬲鼎、扁足鼎、方鼎等。商代用鼎制度,中、小型墓陪葬的一般是一具或二具。无论是殷墟或殷墟以外地区大都如此。但是王室的陵墓则悬殊甚大,商晚期殷墟妇好墓出土方鼎二、扁足方鼎二,大小不同的圆鼎三十二具,还有少数残破的碎片,可见中、小型墓和王室墓等级差别的森严。表现等级秩序明显的,是西周的列鼎制度。宝鸡竹园沟西周早期1号墓已出现大小相次三具一组列鼎,和另二具配合的鼎。奴隶主贵族等级愈高,使用数愈多,就是说享受rou食品亦愈丰富。据礼书的记载,西周时:天子用九鼎,第一鼎是盛牛,称为太牢,以下为羊、豕、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诸候一般用七鼎,也称大牢,减少鲜rou、鲜腊二味;(但东周时诸侯宴卿大夫也可用九鼎);卿大夫用五鼎,称少牢,鼎实是羊、豕、鱼、腊、肤;士用三鼎,鼎实是豕、鱼、腊,(士也有用一鼎的,鼎实为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