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都市神鉴师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三集:玉石文化与赌石!

第四十三集:玉石文化与赌石!

    【各位,马甲不是在写无聊的资料,这些东西很快都会用到,是剧情的需要,请大家耐心些看,毕竟是要用来给后面的剧情做铺垫的。请大家多多支持、支持啊!】

    粗粗的看完了有关青铜器的知识,王跃又翻起了有关赌石方面的书籍,前天他在奇石坊大赚了一票,心里自然是有些飘飘然,潜意识的认为,赌石才是最好的赚钱方法,因此看完了青铜器之后,随之就来翻看有关翡翠的相关知识。

    古往今来,“玉”字在人们心目中都是一个美好而高尚的字眼。人们用玉字组成不计其数的词,来表达自己所喜爱的事物,例如玉貌、玉体、玉女、玉容……等等,并把为正义而死形容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和钟鼎文,这两种古文字中均有“玉”字。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玉”解释为“象三玉之连其贯也”。就是说“玉”是一个象形字,最初的意思是把三块横玉用一条玉贯连起来。许慎认为玉的特性是“石之美”,即外表美观,色泽纯正的岩石。他还说“凡玉之属皆从玉”,就是说凡是用“美石”制成的东西,器物名都有“玉字旁”。《说文解字》中收录了140个带“玉”旁的字,代表的字义很繁杂,有玉名、玉色、玉声以及治玉,还有“石之似玉”者。

    玉器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载体,它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礼仪、商贸、图腾、宗教、信仰乃至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其他任何古器物无法比拟的。玉器在古代社会中既是精神财富,也是物质财富。玉所特有的美丽光泽和温润内质使它成为一种超自然物品,被赋予人文之美,古人似乎对玉倾注了全部的才智和热情。所谓“君子比德于玉”,“德”既是玉的特性,又被拟人化、道德化,成为古人心目中正人君子良好品德的象征。《红楼梦》中还描写了玉的神灵效应。小说开篇写“补天石”幻形为“通灵宝玉”,将它悬至门上,着了魔的凤姐、贾宝玉立刻峰回路转,病好如初。它的得失可使怡红院里的花树忽萎忽开,而正是这种神灵效应,使贾母等人对“通灵宝玉”备加赏识,视为“命根子”。玉材的珍稀和雕工的艰难,以及用玉礼制化,使得玉器的身价为货宝之首,古人有“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

    除中国外,世界上还有两个地方以玉器工艺闻名,即中美洲和新西兰。这两处所产玉器无论在造型、纹饰上,还是在延续时间和使用数量上,都远逊于中国古代玉器,所以中国制玉工艺在世界琢玉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史前时代至汉代,其特点是玉器使用的制度化,纹饰充满神秘色彩以及造型上远离世俗。比如汉代完备的葬玉制度,玉衣使用的等级制度等等。第二阶段从隋唐至明清,玉器风格逐渐摆脱了神秘感,向世俗化发展,反映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玉是以其绚丽的外观和温润的内质受到人们重视和推崇的。作为一种工艺品,它的产生是与古人的审美观念相联系的。在人类迎来文明曙光之前,我们的祖先曾经走过了几百万年漫长的发展历程。到了距今4万至1万年之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随着制石工艺的进步,生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在我国北方的黄河、辽河流域的一些原始人类中,逐渐萌发出审美意识,这种意识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产生了许多以兽牙、骨制成的人体装饰品。在众多的装饰品中,以牙、骨类最多,石质较少。虽然人们对诸多岩石的不同性能及特点有了一定了解,但对玉似乎缺乏认识,没有用来制作装饰品。这并不意味着当时人们接触不到玉石原料,辽宁海城小孤山旧石器遗址就出土有用绿色蛇纹石制成的玉质工具。由于那时还处于打制粗糙石器的原始阶段,难以把硬度较大的玉料加工成小巧的装饰品,所以人们只能“望玉兴叹”了。虽然在旧石器时代还没有出现玉饰品,但其他各种质料人体装饰品的出现,表明了审美观念的萌生和人们精神世界的日益丰富,而这一切为玉饰品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人类在制造琢磨石器的劳动过程中逐渐接触到细腻坚硬、色彩美丽的石头,从而产生了玉为石之美的观念。在不断制造石器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加工技术日臻完善,这种技术也被大量用于玉器制造中,在夏、商、周三代(前22世纪一前256年)用玉极为广泛,品种也非常多,如殷墟妇好墓中的玉器原料就有软玉、绿松石、孔雀石、玛瑙、绿色磷块岩和带色硅质大理岩等。在春秋战国时代,新疆和阗玉以其卓尔不群的玉性深受统治者的喜爱,故而大量输入中原。在此过程中,儒家的各种传统道德观念附会于和阗玉的各种物理特性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玉德”学说,认为玉本身具备了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特性。“君子于玉比德”,“温其如玉”,也就是说,君子的德行应如玉一样,具备这11个方面的修养,为人处事道德规范应是温良恭俭,对人宽宏,所以古之君子必佩玉,用佩带的玉器表示自己的品德,也时时以玉来衡量规范自己的德行。

    17世纪,由于缅甸翡翠的大量开发和传入中国,翡翠这一色彩丰富、质地坚韧的美玉品**上为中国人所接收,它秉承传统玉石的“玉德”,又具令人安祥凝重的绿色,极具吸引力,部分取代了沿传数千年之久的白玉,成为皇家、百姓宠爱之物。在当今社会,人们喜爱翡翠不但具有传统的情感,而且还赋予其新的内涵,翡翠的绿色代表了青春、和平、自然和生命,所以翡翠的内涵远远超出一般珠宝所具有的观感美学范畴,而是代表了一种文化——玉文化,一种有了8000年历史的文化。

    众所周知,翡翠是玉石中一种比较优质的品种,虽然其只有仅仅几百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历史,但是翡翠现在早已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级宝玉石品种,而且,了解翡翠、喜爱翡翠的人群也早已从华人扩展到其他民族之中。翡翠由于其价格的难以确定、玉石品质又富于变化,使翡翠具有极大的跨越性,再加上玉器市场异常火爆而带来的高额利润和玩玉之人赋予的神秘的赌性,使得不同层次的人趋之若骛。翡翠既可以雕琢成大型摆件,又可做成玲视精巧的首饰,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宝玉石品种所无与伦比的。

    翡翠的产地有缅甸、危地马拉、俄罗斯等地,但真正达到宝石级且大规模开采的只有缅甸北部一处。缅甸北部是一个经济落后、战事不断的地区,所以缅甸翡翠的勘探、开采以及交易一直以民间力量为主,缺少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使得翡翠的开采及贸易处于一种自由化的状态之中。缅北的翡翠矿山距中国边境很近,历史上又属中国版图,由腾冲越州管辖,所以历史上翡翠的开采、运输及加工制作多由华人所为,华人不仅开发使用了这一玉石品种,为人类社会制造了成千上万美妙绝伦的翡翠艺术品,同时也培育了中华民族对翡翠的深厚情感,可以说翡翠是中国人第一喜爱的宝玉石品种。

    20世纪中期,由于中国极左路线的影响,滇西的翡翠集散地被取缔,人为地冷落了已兴旺了几百年的翡翠业,使翡翠业在中国走向低谷。为了生存,众多走投无路的玉石商人不惜血本,挥师南下,在距翡翠产地1000余千米的泰国清迈建立了新的翡翠集散地,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原来贫穷的荒野小村清迈变成了举世闻名的翡翠集散中心,同时也成为泰国的第二大城市,每年缅甸翡翠总产量的80%在此走向世界各地,而原来的翡翠名城腾冲则走向败落。20世纪80年代,伴随改革开放之风,在中国缅甸边境又恢复了翡翠贸易,并逐渐扩大规模,在中缅边境瑞丽、宛町、盈江、腾冲建立了多个交易市场,但总交易量仍然不抵清迈,主要是关税过高及政策多变等原因造成的。

    20世纪90年代,缅甸政府也积极奉行改革开放的政策,逐渐改变了以往闭关自守的状态,取消了限制翡翠自由贸易的禁令,允许外国商人进入缅北重镇瓦城进行翡翠贸易,由于瓦城地理位置距翡翠矿区极近,且是缅甸的第二大城市,所以形成了一个新的翡翠集散地,大量中国商人云集于此,直接从玉石开采者手中收购玉石原料,减少了中间环节,瓦城正在成为翡翠原料新的集散中心。

    由于受缅北的恶劣自然条件及不稳定社会局面的影响,缅甸翡翠原生矿床的研究工作程度一直较低。由于优质翡翠样品较为贵重,科研人员无能力找到完整齐全的标本,所以对翡翠的岩石学及宝玉石特征仍缺乏全面、完整、科学的认识。

    这种种的原因,也就造成了另外一个行业的迅速崛起,那就是:赌石!

    赌石或赌货是指翡翠在开采出来时,有一层风化皮包裹着,无法知道其内的好坏,须切割后方能知道质量的翡翠称赌石。老厂产的翡翠都有皮,但产在河床中的水石翡翠也为老厂玉,皮很薄或无皮。新厂产翡翠大多无皮,但产在坡积层内的有皮。皮的厚与薄主要取决于风化程度的高低,风化程度高皮就厚。一块翡翠原料表皮有色,表面很好,在切第一刀时见了绿,但可能切第二刀时绿就没有了,这也是常有的事。离开翡翠矿山的地方,赌涨的只占万分之一(指色料〉,在翡翠矿山赌涨的机会率要高得多。赌涨一玉,一夜暴富,但绝大多数以失败而告终。忠告玩玉者赌石要慎重。

    未经过加工的翡翠原石称为“毛料”。在翡翠交易市场中,毛料也称为“石头”,满绿的毛料称为“色货”;绿色不均匀的毛料称为“花牌料”,无高翠的大块毛料被称为“砖头料”。整体都被皮壳包着,未切开,也未开窗口(也称开门子)的翡翠毛料称为“赌石”,或称“赌货”。赌石的外皮裹着或薄或厚的原始石皮,不同的赌石颜色各异,红、黄、白、黑皆有,还有混合色。玉石交易中最赚钱的,最诱惑人的,但也是风险最大的非赌石莫属。珠宝界有一句行话:赌石如赌命。赌赢了,十倍百倍地赚,一夜之间成富翁;赌垮了,一切都输尽赔光。与赌石交易相比,股票、地产等冒险交易均属温情而相形见绌。

    过去,翡翠原石的买卖是珠宝界最神秘的一种交易,她的神秘就在赌”字上,因而买主又有赌玉、赌石的说法。

    一般仅从外表,并不能一眼看出其“庐山”真面目。即使到了科学昌明的今天,也没有一种仪器能通过这层外壳很快判出其内是“宝玉”还是“败絮”。因而买卖风险很大,也很“刺激”,故称“赌”。赌赢了利润很大,所以这种买卖从古到今历久不衰。